一年一度的暑假生活开始了,暑假是孩子们的一个重要调整期,在紧张学习一个学期后,利用这段时间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然而,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暑假未必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假期各种补习班、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没有一起玩乐的伙伴等等,这些都让他们很纠结。因此,暑假反而成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
“中国式暑假”令孩子身心俱疲
一条内容为“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帖子最近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用中英文双语列出的100个选项中,包括“开睡衣晚会、去野营、去远航、去探索基地、去旅行、去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写首诗、做个艺术品……”其中第100条是:玩得开心!这条帖子真假莫辨、出处不明,却获得了众多转发和评论,网友们无非借它抒发感慨,正如帖子中的一句追问:“我们的孩子在忙啥?”其实发问的网友心里大概都清楚,我们的许多孩子正为“中国式暑假”忙碌呢。
其实早在放假前,不少家长就忙着张罗孩子的各种“班”了。英语(论坛)班、奥数班、书法班、舞蹈班……有的家长一下子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对许多家长来说,暑假意味着抓紧时间为下学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或者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艺。于是,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迎来了“黄金期”,它们嘹亮地吹响了暑期“集结号”。8岁的女孩圆圆在暑假每天要上4个培训班,忙碌得跟小蜜蜂一样,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圆圆委屈地说:这根本不是暑假,这就是“第三学期”,比上学还累呢。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得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像一棵可怜巴巴的小苗儿,任凭家长一厢情愿地拔苗助长,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吃得消。
这样的暑假,让孩子身心俱疲,有媒体报道,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7岁女孩怡怡“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吓坏了的父母只好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健康的身心比学习更重要
目前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的学校和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对孩子的学业负担过重、人际交往障碍、个人情感、心理需求等心理问题容易忽视,而且很多家长平(微博)时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因此酿成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心理专
家 提醒,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暑假 作 业外,还要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出发,尤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做好“向导”,给予“抚慰”。
国家心理咨询师孔玉娟认为:“放假意味着休整,意味着查漏补缺,意味着养精蓄锐。它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因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多因素构成的。在很多人看来,时间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懂得抓紧时间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成绩虽然与时间成正比,同时还取决于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即学习效率;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状态,状态包括身体、心理两个方面。”
没有良好的身体,就没有旺盛的精力,更谈不上高效的学习。孔老师说,暑假安排适度适量的体育运动,调整好生活节律,加强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打球、跑步、散步、游泳、郊游等。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孩子一学期以来的学习压力,也可以合理地宣泄情绪。
暑假是架起亲子关系桥梁的最佳时机
心理专家提醒,关注孩子心理成长是家长刻不容缓的责任,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喜怒哀乐的缘由,多进行亲子交流。而且,孩子学习动力的激发也源于心理潜能的挖掘。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掌握了心理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融洽了,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假期正是架起亲子关系桥梁的最佳时机。
在多数人看来,在暑假,家长应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然而调查发现,许多父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虽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假期中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可是调查中只有12%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98%的孩子表示,主要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渠道了解信息,而通过与父母或他人交谈获取信息的仅占2%。多数中小学生表示父母只会帮他们烧饭、洗衣服,即使偶尔聊天,内容大多还是有关学习的。心理专家特别提醒,如果长期让孩子独自在家或者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让其上各类补习班,孩子很容易患孤僻、忧郁、自闭等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应当是孩子的亲密伙伴,尤其在暑假期间,家长要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聊聊天,一起游泳、郊游、爬山、欣赏音乐、制作手工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亲子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